環境污染防治,重在監管,監管重點又在源頭。日前,樂鳥聚焦“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這一企業污染超標排放的“源頭”問題,開發上線了“環保用電智能監管系統”,將環境監管關口從監督企業污染排放前移至監控企業用電量,對轄區內重點涉氣企業的產污、治污、排污全過程實行24小時監測,并根據企業總用電量、生產設施用電量、環保治理設施用電量平衡原則實施環境監管,確保企業廢氣處理設施正常運行、污染物達標排放。
環保用電利用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技術、NB-Lot和業務模型技術,以數據為核心,將數據獲取、傳輸、處理、分析、決策服務,形成一體化智慧模式,讓環境管理、環境監測、環境應急、科學決策更加有效、準確,通過“智慧管理、慧在應用”,為環境管理和環境提供全方位智慧管理與服務支持。
“根據企業的生產和治理工藝,分別對產污設施和治污設施安裝采集設備,利用傳感技術實時收集設備工況數據,再將數據用無線方式傳輸到后臺監測系統平臺,實現對企業總用電量、生產設施用電量、環保治理設施用電量的24小時不間斷全過程遠程監測,這樣一來便可以根據三個用電量相互間的比對,精準掌握治污設施的運行情況。”
打開“環保用電監管”APP,企業管件車間的3臺注塑機(生產設備)、引風機、等離子處理設施的實時用電量、開啟時間、停運時間等都以折線圖的形式一目了然。此外,針對監測設備發生的停電、停運、低負荷等情況,APP還會以“報警”信息的形式推送給企業內部的安全環保部門、企業負責人,以及環保部門。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實現污染治理設施的精細化管理,避免因監管疏失造成行政處罰的風險,同時也可將因設備故障引發的環境污染風險降到最低。”企業環境管理人員也在通過“環保用電監管”App巡查時,第一時間發現了該異常情況,并迅速組織進行了搶修,快速恢復了治污設施的正常運行。
環保用電智能監管系統在這起事件里很好地發揮了其監督預警的作用,幫助企業第一時間發現并解決了自身出現的突發環境問題。該系統建設運行的初衷和目的不是為了執法處罰,而是幫助服務企業提高環境管理水平,消除環境隱患。